
歼-11B测试激光武器吊舱,能量系统创新助力,或为超视距导弹防御升级
九三大阅兵期间,LY-1舰载激光武器露面,标志着我国激光武器步入实用化;而这次央视军事报道中的飞机能量系统创新,又让激光武器向机载小型化方向迈了一大步。说起来,2024年央视曝光的歼-11B挂载激光武器吊舱CG画面,还真让不少军迷兴奋了许久。机翼下的激光武器吊舱,比常见的电子战吊舱大一圈,差不多有歼-10机腹800升副油箱的尺寸,引得不少邻居饭后闲聊——要是真给飞机装上激光炮,会不会像科幻片一样?
先说央视报道提到的机电能量综合系统。这套系统的关键,就是把飞机能用的能量变得更充沛、更智能。以前只有发动机单一供能,现在还配上储能设备、储热装置,能在飞机需要大功率输出时为激光武器等装备“补电”,还能让发动机省点力——科研工程师当时在实验室,为了配合新设备,几天几夜不停切换参数,脑袋上贴着写满公式的便利贴,有时候连饭都忘了吃。就是靠这些“细节控”,才做出了更灵活的能源调度。
不少老军迷一边看央视回放,一边凑在小区门口讨论:歼-11B这次机翼下内侧增加的新挂架,就是专门为激光吊舱设计的。和以往翼尖的T形挂点不一样,这回把两台大号激光吊舱塞在机翼内侧,看着特别扎眼。张叔回忆,几年前还见过网上传出歼-11装100千瓦激光吊舱测试的照片,难怪央视这回算是“半官宣”,大家都说中国在激光武器领域的进展有点让人激动。
这里还得说说机载激光吊舱到底有什么用。仔细分析央视给出的CG画面和公开信息,有军迷猜测:这套激光吊舱多半不是像机炮那样换掉火药武器,更合理的用途是自卫,尤其是对抗超视距空对空导弹。毕竟现在空战很少拼近距离“狗斗”,反而是雷达制导的远程导弹才是空战杀手。王工去年做实验时,手边的笔记本全是对比俄制苏-57那一类环礁激光系统的资料。他说,俄罗斯那一套体积小、功能偏抗红外导弹;咱们这吊舱这么大,八成专攻雷达制导导弹的导引头。
俄罗斯101KS-O系统专门扭打红外制导导弹,而中国歼-11B挂载的这款激光吊舱,不仅个头更大、方案也更大胆,把攻击窗口集中在正前方。小区胖婶每次聊到这都赞叹:“这是不是咱们专门为超视距空战准备的新武器?以后导弹来打咱,直接一束光过去就让人家‘失明’。”研究资料也指出,只要100千瓦级的激光直射到来袭导弹的导引头上,瞬间就能让它变成“无头苍蝇”,大大提升战斗机的存活率。
需要提醒的是,现在机载激光武器的技术门槛还是挺高的,受限于供能和散热,很难像舰载那样达到300千瓦以上。就拿歼-11B这组激光吊舱来说,大概率能连续发射3次左右,每次都指向可能来袭的危险导弹。去年春天,付工在焊接吊舱散热单元时,手心攥得全是汗,他说有时候一个零件错位一毫米,后面的能量供应都会出乱子。正因如此,要真让飞机靠激光去打击敌机并不现实,但对付导弹和无人机绰绰有余。
展望后续,激光吊舱的实战用途还有极大拓展空间。比如无人机大行其道,空对空导弹“打小目标”太奢侈,机载激光带来低成本打击的新思路。你想想,以后巡逻任务带6枚导弹+2个激光吊舱,既能应对主战装备威胁,也能应付一窝蜂的小型无人机。韩姐前阵子在技术研讨会记了好几页,不时感慨激光吊舱或许还会成未来战斗机的标配,那些为激光供能的高性能稀土新材料说不定很快就迎来爆发。
有实际操作需求的朋友,可以留意:随着机载激光技术持续突破,未来带激光武器的战机在导弹来袭时,会率先监控雷达警告信号,待导弹接近即启动激光吊舱攻击导头,实现主动防御。你如果关注空天军备变革,不妨猜猜看,下一步中国哪一型飞机会率先成为激光空战的“主角”?可以分享你身边听过的有趣猜测,一起讨论未来天空战局的新故事。
股票配资哪个平台是正规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