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5年10月,《大西洋月刊》刊登圣安德鲁斯大学教授菲利普斯·奥布莱恩的爆款文章,直言“美国正走向对华战争败局”。
该文痛批美国防长赫格塞斯鼓吹“士兵拼刺刀”的落后思维,却忽视中美工业产能的世纪鸿沟。中国造船吨位占全球50%,美国仅0.1%,差距232倍。文章以俄乌冲突为例,指出现代战争是“工厂对工厂的较量”,而美国盟友体系崩坏、军工产能萎缩,活像二战时德国面对苏联的绝境。此论引发全球热议,美军方内部报告承认:若与中国打持久战,美国弹药储备仅够支撑30天。
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场,美国对华认知错误就像“复读机”般循环播放!1950年麦克阿瑟坚信中国不敢出兵,结果志愿军一夜跨过鸭绿江;1960年代美军以为中国饥荒无力援越,结果北越用中国装备击落千架美机。这种傲慢惯性在2025年再度上演。赫格塞斯召回800将军训话时,还在吹嘘“士兵深夜突袭的英勇”,却忘了乌克兰靠无人机工厂而非刺刀顶住俄军。
二战时美国是“民主兵工厂”,一年造27万架飞机碾压轴心国;如今中国军舰下饺子般下水,055大驱三年服役8艘,而美国“福特号”航母修了10年还故障频出。网友毒舌:“美国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。外强中干的纸老虎!”。美国造军舰所需特种钢70%靠进口,中国稀土精炼控制全球90%产能。这意味着战时美国连修船钢板都凑不齐。
但真正让美军绝望的是民用转军用的潜力!中国义乌小商品厂能在战时转产无人机螺旋桨,深圳电子厂可改线造导弹芯片。反观美国,波音客机生产线停工三年,F-35零件还得从荷兰空运。这种“全民皆工”的体系,让军事专家感叹:“中国工厂开机就是兵工厂,美国工厂断电只剩麦当劳。”
奥布莱恩的“新德国论”戳中美国最大痛点。众叛亲离!二战时美国有50个盟友围殴德日,现在呢?欧盟因《通胀削减法》对美征收报复性关税,沙特拒接美军求救电话,菲律宾直言“不会为美国火中取栗”。这种孤立像极了1944年的德国:盟友意大利倒戈,日本困守孤岛。
扎心的是经济反噬!美国想用“芯片联盟”卡中国脖子,结果韩国三星转头向中国出口高端光刻胶;澳大利亚铁矿石直运中国港口,美澳军演变成作秀。就连美国智库都承认:“制裁中国等于制裁自己,iPhone断供那天苹果先破产。”这种战略短视,让特朗普的“美国优先”沦为“美国独行”。
赫格塞斯推崇的“刺刀精神”,在AI战争前就像原始人挥舞木棍!俄乌战场已证明:一架3000美元的中国大疆无人机,能精准炸毁百万美元坦克。乌克兰月产20万架无人机,靠的不是士兵勇猛,而是深圳供应链的螺丝刀。而美国“星链”卫星屡遭中国激光致盲,量子通信干扰让美军指令乱码。
但颠覆的是战争成本!中国东风导弹单价百万美元,可击沉10亿美元航母;美国拦截弹每发耗资2亿,财政赤字已突破30万亿。网友算账:“美军炸中国一座桥的钱,够中国造整个高铁网。这仗怎么打?”
从二战兵工厂到21世纪世界工厂,历史证明:大国博弈终归于生产力较量。
读者们,你们认为美国该彻底反思战略,还是继续硬扛?快来用经济数据Battle!
#军事#
股票配资哪个平台是正规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